2025年10月21日上午,江宁区第一期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第五次研修活动暨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我校举行。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德平老师,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郭晓倩校长、杨善明副校长、德育处丁丁主任等嘉宾莅临指导,研修班全体学员以及东外班主任们齐聚现场,共探班级育人新路径,共话育人智慧。

本次活动以“建设‘开放的教室’,赋能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聚焦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设置了班会示范课、微讲座、专家专题报告及总结讲话四大环节,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为参会老师们带来了一场聚焦“开放育人”的专业提升盛宴。活动由我校孙荪老师主持。

班会课--立足“开放的教室”学段特色彰显育人温度
东外小学部戴霏霏老师的《名字里的星光》班会,打破传统单向教学模式,通过名字故事分享、目标共创互动等开放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自由表达中挖掘名字背后的故事,尽显小学德育的启蒙性与开放性。




东外初中部綦佳老师的《生涯岛探索旅》班会,以“开放的生涯探索”为核心,摒弃固化说教,设置生涯岛自由选择、跨角色交流体验等开放模块,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在多元互动中深化职业认知,搭建起课堂与未来的开放桥梁,展现初中德育的引导性与探索性。





微讲座--解构“开放的教室”多元实践诠释育人内涵
东外刘欣欣老师的《启智润心 赋能未来》讲座,以“向未来开放的班集体建设”为题分享带班经验。针对所带班级亲子关系紧张、沉迷短视频等问题,实施3A启志与3L护航体系:通过制度共建、活动聚能等方式激活学生动力,借同伴互助、师生谈心、家校共育构筑支持系统。三年实践后,班级获多项荣誉,中考成绩区域内领先,充分彰显“开放的教室”育人实效。


将军山小学厉林瑞老师的《开放的教室:指向学生内在生长的集体对话》讲座,结合具体的学生案例,分享以“开放的教室”促多方成长的实践。面对有诸多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先“洞察”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再“破壁”构建家校联盟,助家长自我觉察;后借班会“转化”班级矛盾,唤醒集体情感联结。最终学生心理预警降级、行为转变,家长也修复了亲子关系。
专家报告--赋能“开放的教室”理论引领明晰育人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作了以“开放的教室”为核心命题的专题报告,为参会者带来深度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她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大量实践案例,系统阐释“开放的教室”的内涵: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教学模式、沟通方式、育人理念的开放,强调通过开放的互动、对话,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齐教授在讲话中期望“开放的教室”建设,应关注让更多“瞬间”的美好,“溢出”更多育人的价值。齐教授的报告还针对“如何构建开放的教室”提出具体路径,如打破师生身份壁垒、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联动家校社资源等,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为参会班主任破解封闭育人难题、践行开放育人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结引领--锚定“开放的教室”凝聚共识聚力育人实践
活动尾声,南京市德育带头人、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德平老师作活动总结。何老师系统梳理了“开放的教室”建设成果,系统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班级育人工作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项目的实践研究内容以建设“开放的教室”为载体,指向涵盖空间开放、关系开放、观念开放三大理念创新维度,以及向生活开放、向学生开放、向未来开放的实践创造路径,通过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形成可推广的新时代班级管理与班级育人生态模型。何老师的讲话为参会班主任明晰了后续实践路径,凝聚了育人共识。

立德树人守初心,培根铸魂担使命。本次研修活动的举办,为中小学班主任搭建了交流学习、互促共进的平台,有效推动了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参会班主任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所学所悟转化为育人实效,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更创新的举措,深耕班级育人沃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