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上午,东山外校举办教学开放日。此次活动以“江宁区教学质量提升在行动”为主题,以期与教育界同仁共研互学、共同成长。全区大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此活动中,我组化学老师李冬冬、孙颖分别展示了两节课,李冬冬老师《碳的化合物》开展一节阶段复习课,孙颖老师以《溶液的形成》开展了一节新授课。两位老师现场教学展示,回味经典、继承创新、实验探究、精彩纷呈。
李冬冬老师课堂注重学生的基础,同样也注重化学符号的表达,在教学中从“定性”过渡到定量,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宏-微-符”三重表征的教学,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新知、理解新知、运用新知,整个教学过程语言简练,思路清晰、学习高效。
孙颖老师教态自如,通过音乐画面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贴近生活、彰显美感。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有机融合, 体现了实验的简约性与实效性 ,充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事实证据或直观认识,帮助学生重视证据推理并找到有效的证据。
随后,江宁区化学教研员龚颖潮老师以“校本特色的素养课堂”为题对两节课进行了分析点评,充分肯定了两节课,都具备“有形、有神、有根、有趣”的东外课堂特色。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了“有情境、有结构、有整合、有体验、有深度、有素养、有创新”。对化学教学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做好每一节课的备课工作,将化学课上成一节有未来的课,一节可持续发展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