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仍
东山外国语学校高一(2)班 陈慧
“扔”是人生的豁达;“仍”是人生的境界。
-----题记
江边,是谁早已抛开生死的重要,只为唤醒他人?南山下,是谁早已抛开世俗的尘嚣,只为淡薄如菊的人生?黑夜里,是谁抛开了自身的寒冷,去期盼有广厦暖寒士而欢颜?“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扔掉了世俗,获得了另一种人生,一种平淡如菊,清澈如水般的人生,“扔”是一种处事态度,是一种人生的豁达。
萍漂四方,孤独无依,却仍然惦念家中窗前的寒梅;置之生死,却仍不忘留一片丹心在人间;谪居边远,却仍不忘要“苟利国家生死以”。为何面对困境,却仍有心中的一份信念?“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忘我的境界,位卑仍不敢亡国,心中仍有那一份牵念,或许这便是“仍”的一种境界,一种坚定,矢志不移的境界。
“扔·仍”二者都是人生的境界,“扔”的人豁达,“仍”的人坚定;“扔”是对尘世的抛弃,“仍”是对信念的坚守。
长江滚滚千年,古之者早已有“仍”的坚守,“扔”的豁达,现代文明冲刷着历史的河流,“扔·仍”早已深入这物质文明的时代。
“扔”是山崩地裂,抛开自身生死,为他人构筑起生命的蓝天的果断和坚毅;“扔”是危险来时,为学生亮起生命的绿色信号灯的无私与伟大;“扔”是为了他人,无悔奉献自己的勇敢与坚强。
“仍”是坚定不移,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坚强;“仍”是被埋地下,仍不放弃生的希望,坚持活下来的信心和毅力;“仍”是坚守自己的岗位,一丝一毫仍不松懈的恪尽职守!
华夏千年,“扔·仍”早已成为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人生信仰,无论是古者的淡泊名利,苟利国家,亦或是现代的无私奉献与恪尽职守,“扔”仍然是人生的一种豁达,“仍”仍旧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与坚守。
“扔”是人生的豁达,“仍”是人生的境界,“扔·仍”便是说生命的真谛!
扔·仍
东山外国语学校高一(8)班 许逍逍
自然界的万物总有自己生命的本质。蝴蝶抛弃掉重重包裹的茧,张开美丽的双翅,仍然夺目;小草抛弃头顶上层层的泥土,冒出幼嫩的绿芽,仍然生机旺盛;太阳拨开重重的乌云,放射出万丈光芒,仍然耀眼。敢于抛弃很重要。
“扔”掉成功的人,仍会成功。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这谁都知道,可是牛顿没有炫耀自己的发现,他谦虚地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抛弃了自己的成功与成果,继续投身研究,于是他又研究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在物理与数学的研究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牛顿这样,居里夫人与许许多多的科学研究者、学者亦是这样。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丝毫不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是敢于抛弃成功,谦虚行事,一如既往,所以他们才会继续成功,仍会成功。
抛弃成功,会使我们远离名利是非,专心于自己的事业,这样才会仍然成功。然而,抛弃失败,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扔”掉失败的人,仍会失败。三国中“七擒孟获”故事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擒拿了孟获,而孟获总是借以各种理由推脱自己的失败,却不知道总结失败的经验,一次次又被诸葛亮放回去,最终又被诸葛亮抓了回来,这样来来回回到了第七次,孟获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机智过人,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孟获失败的原因。一次次失败,却不懂得总结,为自己寻找借口,抛弃失败的教训,这只会导致一次次的失败。这样的例子还少吗?那些朝代颠覆的君主,抛弃前朝君主失败的故事,依然做着同样的错事,最终又一次的酿成悲剧。
抛弃失败,是过分自大和不经思考的表现,这只会酿成更多同样的悲剧,仍会失败。
敢于抛弃,固然重要,但是抛弃成功却不能抛弃失败啊!
扔*仍
东山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徐耀
扔与仍只有偏旁之差,扔掉一些低俗不好的东西,你仍然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史铁生扔掉了双腿残疾的遗憾,仍然拥有乐观的生活。他青春年少时忽然残疾了双腿,这无疑是最无情的打击,他曾经哭过,埋怨过,无助过,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没有,因为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地坛。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