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读后感 初三(3)李世军 根据初三班主任王老师的假期学习布置要求,我拜读了张景彪先生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14期上的《素养教育——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一文,感触良多。时间有限,仓促感言,敬请谅解。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初识张景彪校长本人。 28 岁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赢得了“金牌教练”的赞誉。担任当时人们眼中的“后进学校”作厂中学的校长,短短 3 年,作厂中学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将一所后进学校改造为农村名校。打造出江宁初中品牌学校——东外“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管理理念,带领全体教师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真抓实干。 学期结束,期末统考各科成绩均居 全区第一。我作为该校学生家长,又是该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之一,为能把孩子送到这所名校而自豪。有这样的校长,他的老师们肯定也“有一套”。同样从事教育事业,为何张校长能把一所新学校快速带上高速发展道路,是我很想学到的。把孩子送进一所什么样的初中学校,也是广大学生家长经常问我的问题。小升初择校时,到底选择竹山中学、南师附中、还是东外? 根据我家孩子的情况,我最终选择了东外。我看重的不是校长多有名气、不是教师团队如何敢打硬仗。我看重的是:三年初中,能给我的孩子人生经历中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回忆和帮助。成绩固然重要,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人”。我不要会读书的高分低能儿,我要他快乐成长、充实过每一天。我要他懂得孝亲敬长辈,懂得感恩和灵活应变。哪里有这样的教育?惟有东外。他提出的素养教育、四高“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口号、教育是生长,是树人,是养心,是提高人的素养的理念,使我深深佩服。这种紧扣教育本质、不玩花样的口号,已经融进师生的个人言行举止中,影响延伸到校外的家庭生活每一个环节中。 惟有志向高远,才能超凡脱俗。生活中的张景彪是个情趣高雅的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 木、石、瓷、陶、古书、兰花,皆有所涉猎。 尤其是在对木石盆景的养护中,他悟出了育人的真谛:教育是慢活,需要用心养护;按规律办事,方能守正出奇!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而执着追求;在教育中灵活处理坚守与变通、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不断挑战自己,敢于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相比之下,我也觉得他已经不是我的同龄人,而是我值得认真学习的楷模。成为一位“会生活”的人,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遇事沉稳,而又不拘泥守旧,怪不得东外能够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 办一所学校,就要教会学生获得爱和幸福的正确途径与方法。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慧思考,会探究。胜过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能激发起啊学生学习动力、引导会学习讲方法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是如此难觅,有素养的老师必备责任心和上进心。没有素养的老师难以造就有素养的学生。在充斥各类金钱、物质利益诱惑的当下,不高高在上又能洁身自好;不计较得失又能平心静气全力以赴投入平凡教育的老师,才是东外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无法绕开的考试、 升学指标的社会评判标准,敢坚持素质教育领先的办学方向不动摇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时候还谈素养,是不是舍大取小?高考成绩稍有下滑,大家就会质疑你的“素养”教育是不是不切实际。我们是遵循教育深层规律办学?还是在任一天就要成绩领先?我认为:要做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就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就应该从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入手。培养有素养的人,恰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期望。 和成绩相比,学生的趣味、 品质、个性、思想、心胸、情怀、创造力哪个更重要? 唤醒学生的主动成长欲,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 手指有长短,人和人之间也有差异。我们要容许个性差异,容许千姿百态的学生行为。在教育中让他们懂事、进步。老师要能包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注重教育文化场和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在无声无痕中潜移默化地育人。教育的力量才源远宏大。当然、教育着要吃辛苦,才有可能取得学生的些许进步。若要换得“整齐划一”,那么失去的将是学生特性的“湮灭”。让我们看到活波开朗的学生、我不愿看到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憔悴、疲于奔命的青少年学生。少年中国,需要有活力和有个性的少年。明天的世界,将是他们驰骋的舞台。我给你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你将给我早就一个怎样的“学生”? 希望素养教育的理念在东外能够结出硕果。希望东外的学子走在街上能有鲜明的优秀特性。 借用孟子的一句话献给东外:“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培养会生活、干大事、有大气的人才。希望东外办出“育人”学校,积极实践和实施素养教育。使学校充满活力,洋溢快乐,生机无限。让快乐成长的幸福笑脸,来自社会发自心底的感激和赞美,永伴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