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官网!

素养教育读后感——初一6班韩云龙家长

2013-03-01 来源:
浏览字号

 

《素养教育》读后感 初一(6)班      韩云龙家长 我是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我的工作中,我亲身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并且还作为第一批江宁教育改革先锋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我学习教改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总觉得无论是在学生身上还是在自己孩子身上总缺少点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深深的思考的问题,今天有幸拿到张景彪校长的《素养教育》我便如饥似渴的阅读了起来。 首先,《素养教育》帮我释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应试教育可以看成是“圈养”,他的主旨直奔考试。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毫无个性可言,整齐划一如同机器生产的零件;素质教育当今在教育界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但其却在践行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一线教育者的质疑——“作业的量少了,可是孩子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却不是高了反而降低了”;我们都在用心的教育孩子,却怎么也没有古人那样的一支笔,一张纸可以画出心中的壮美河山的怡情。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实践多以放养为主,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让一部分孩子的“情”已经严重缺失。所以,在以后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情。 其次,《素养教育》帮我解惑 怎样培养孩子的“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孩子选择学校时,我一直想找一所不是简单培养高分生的学校,而是培养高素养的学校。太多的例子告诉我分数再高也不及素养高的人。培养涵养、修养、素养是孩子一生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青春期这个内在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的孩子是幸运的。它解答了我内心的疑惑。“素养”是象细雨润物一样无声无息的滋养着人。在新年里我的孩子无论是与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是与两三岁的孩子都能谈笑风生,礼貌有加。不时听到“这个孩子素质真高”的评价。我感到非常高兴。 最后,《素养教育》为我指行 素养教育,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养”字,是中国文化应有的气度与蓄养方式。它是从生命的原点根性出发,以构建在中国传统四养教育“性、正、志、德”基础上的新素养内涵——潜能禀赋、思维智识、意志品质、内心秩序为基本素养内容构成,依循“自我教育”法则和“不教而教”法则,透过教师的“尊重—引领—协助—解放”这一基本教养途径,来唤醒学生的主动成长欲、向上发展本能和才华实现模式,帮助学生达成生命内部能量的顺畅流淌和良性滋长,以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所以,我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 1、 颐养心性 俗话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打造适合农村孩子的环境文化,它包括家庭文化和生活文化。家庭文化中我和家人每人都培育了几盆盆栽,这里是向孩子传递一种健康、永续的生态素养。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做到理解、尊重、引领、协助。 2、 养正 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养出孩子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等。从小事做起,尊重身边的老人。节日期间尽量不放烟花减少污染的排放。劝身边的兄弟姐妹都少放烟花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我与孩子共同完成。 3、 养志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意志素质”的培养的最好时期,它包括孩子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的培养与形成。在这方面我主要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其完成。 4、 养德 我们要教育孩子道德自律有充分的人格力量,自信正直、有责任心、善良有爱心会包容懂得感恩与宽容。 让素养教育不仅在东外,在初中蓬勃发展,也同时在江宁区更多的学校中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这样一生受用的教育。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