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官网!

读《素养教育》有感——初一1班沈璨

2013-03-01 来源:
浏览字号

 

读《素养教育》有感 初一(1)沈粲 素养作为中国人创造和保有的一个词语,作为对人的学识能力、精神气度、修行涵养等内在品质的综合性描摹标准之一,已经在千百年的时空流转中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气息。 一天,女儿问我:“什么是素养?”我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素养是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是一举手一投足中散发出来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而网上的答案是: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第三个定义,即研究生从事学术科研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础和能力。 而在看了《素养教育》这本书之后,“素养”和“素养教育”这两个词引发了我深深的沉思—— 素养从字面上看就是“素+养”:素传达出一种静静裸呈其原生本色的特质及姿态。素,是人类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生活的第一件智慧灵性成果;素,是生命所拥有的天生潜能的本色本质;而对于教育者来说,素是教育者发现、锻造及拓展孩子各种生命可能性的潜能原点。养就是一个不断给予、内化、凝聚、外显并践行的历程,没有单独阶段可以存在。则素养所侧重于人的内在稳定精神品质、人格化的特质等方面的深度内涵。 再次,“养”字所蕴含的“放牧”意象,为我们区别“素养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口号下的放任式教育,提供了最佳类比视角:应试教育可以看成是“圈养”,教育者对学生的成长束缚过多,且无视成长天性及规律目前四处开花的素质教育实践则多倾向于“放养”,以自由散漫、放任无引导为特点;而我们今日构建的素养教育,则是回归“养”字原初本意的“牧养”——放手不放任,管理不管束,宽容不纵容,得法不拘法。 而素养教育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养成教育的种种不足。素养教育的理念在“养”,方式在“养”,过程在“养”,养是关键。 素养教育,是顺应并发展生命根性的教育;是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是薪传文化气质、是开掘价值内核的整体性智慧。它指向一个个鲜活、震颤的生命。 道德造就人格。素养教育对人格力量素养的培育指向,契合时代人文思潮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它从生命的根本特征对人的修身养性提出了本质上的要求。素养教育着力培育人的人格力量要素:自信、正直、责任、善良、感恩、爱心、包容...... 知道了这些,我终于知道怎样回答女儿的问题以及怎样教育女儿了!
浏览次数: